台大醫網 NO.169

變(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 )。糖尿病多發性周邊神經病變中 不同大小的神經均會受影響,只是不 同神經受影響的比例不一樣。通常以 感覺或自律神經症狀為主。運動神經相 關的症狀如無力與萎縮亦可出現,但一 般不會在疾病初期就很明顯。大部分的 感覺神經病變主要先出現感覺敏銳下 降,像對痛覺及溫度的感覺變差,可是 約有 21.2% 的病人會抱怨有不悅異常 感( dysesthesia )或疼痛。一般從腳 開始慢慢往上延伸,其分佈像戴手套穿 褲襪( glove and stocking )的區域。 疼痛可能對病患造成嚴重的不適及影響 生活品質,有些病人甚至會有異感痛 ( allodynia ),肢體被衣服或被單碰觸也 會引發疼痛。 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的治療如下: 良好控制血糖及其他代謝症候群 預防勝於治療,良好的血糖控制是 最重要的事情。根據研究的結果,積極的 血糖控制可以顯著地降低第一型糖尿病病 人罹患神經病變的機率及減緩已經罹患神 經病變惡化的速度。但在第二型糖尿病患 者身上,只有控制血糖則是不夠的,因為 第二型的病人常常伴隨其他代謝症候群及 周邊血管疾病。所以除了良好的血糖控制 以外,也需要搭配飲食調整及運動才能減 緩神經病變惡化的速度。 足部護理 因感覺敏銳度下降,糖尿病患經常 不注意踢到東西或踩到東西導致足部小 傷口,而末梢血管循環也變差,導致傷 口不容易修復,嚴重會導致反覆感染, 甚至組織壞死需要截肢。因此糖尿病患 足部護理是非常重要的,病患應每天檢 視足部、穿著合適的襪子並每日換洗。 在穿著鞋子時,需注意有無異物。而且 還要避免傷口產生。若有傷口,則需要 早日就醫避免傷口惡化,進而截肢。 神經病變痛的治療 神經病變痛的治療包括了藥物及非 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可以分為抗憂鬱 藥物、抗癲癇藥物及嗎啡類藥物。藥物 的選擇非常多,但現今並沒有那一個藥 物單一使用可百分之百有效,且不同藥 物有不同的副作用。因此藥物的選擇對 於每個病人的效果可能不同,且常常需 要使用兩種以上的藥物來達到止痛的效 果。因此要請病友跟醫師多作討論以達 到最合適的藥物組合。 值得一提的是抗憂鬱藥物及抗癲癇 藥物的使用並不是說病友有憂鬱或癲癇, 而是這些藥物一開始是用於憂鬱或癲癇病 人,但後來發現這些藥物的藥理機轉也可 以用於治療神經病變痛,不過藥物已經分 類,所以就沿用這些分類名稱。 而非藥物治療方面,經過研究驗 證可能有效的有經皮神經電刺激療法或 針灸。經皮神經電刺激有許多參數需要 調整以符合不同的病人族群,且不適合 用在有傷口的表皮,因此建議和復健科 醫師討論,不宜自行購買使用。而針灸 在一些研究上顯示可能有效,但仍需要 更加嚴謹及大規模的研究去證實確切療 效。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情緒的支持及良 好睡眠。慢性疼痛常會伴隨憂鬱、焦慮 及失眠。早期發現、身心科就診診斷、 配合藥物的使用,都會很有幫助。 13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擁有健康知識‧豐富彩色人生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