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64
vol.164 . 2019 . 7 月 6 發燒話題 性長者為例,如果健康狀態在前面 25% 者,他的餘命通常還有 10 年;健康狀態 在中間 50% 者,通常還有 6-7 年的生命; 健康狀態在後面 25% ,那麼可能只有 3-4 年的存活年限,一般來說,如果有 5 年以上的預期存活率,就有積極介入的 可行性。長者的存活年限是重要的判斷 指標之外,還要評估的面向包括癌症手 術切除器官對身體功能的影響大小,例 如肺癌切除一片或半片的肺葉,或是肝 癌切除一部分的肝臟等,這些都會影響 是否要開刀的醫療決定。 具體的判斷依據 1. 高齡長者的健康與衰弱狀態:已如 前述,可以作為是否開刀的第一步 評估。 2. 開刀本身的風險:除了癌症發生器 官對於身體所造成的風險外,還需 要評估病人本身的心臟、血管能夠 承受麻醉的程度。 3. 病人本身的偏好程度:如果病人對 於開刀有抗拒心理,儘量尊重病人 本身的意願。 長者罹癌後後續的照顧問題 若選擇的是治癒性的開刀治療,除 了手術的併發症外,有時候術後可能需 要追加電療或化療,這段時間約需時半 年到一年的時間,若能順利撐過這一段 最艱苦的時間,之後,就回復到跟正常 人一樣的生活,只須定期追蹤即可。 由於醫療的進步,癌症已漸漸的從 令人聞之色變的絕症轉變成慢性病。就 算沒有開刀,電療、化療及標靶等輔助 治療方式都可以改善存活率,與癌症和 平共處是很重要的,長期的追蹤時,需 要注意的是病人的症狀,需要適時的緩 如醫療介入。 最後一點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給予 病人心理上的支持,一般人被宣布得到 癌症時,直覺認知就是快要死了,此時 家人多多給予陪伴及心理上的支持,或 是尋求醫師的協助都是不錯的方式,若 有出現憂鬱或焦慮的情形,也不要害怕 用藥物控制,保持愉悅的心情,良好的 營養,是高齡長者長壽的不二法寶。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