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64

壓力症候群的症狀。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牽涉到的症狀相當多,在臺灣常用的診 斷標準 DSM-V ,共分四個主要症狀群: 侵入性的災難經驗、畏避症狀、負面認 知改變與在與災難相關的警醒反應不正 常提高等。在細項症狀上,考慮到 6 歲 以下的認知發展有局限,此診斷標準在 6 歲以上或 6 歲以下症狀有部分的不同。 侵入性的災難經驗其實是「杯弓蛇影」 的概念,不但自己無法停止想到與災難 相關的事情外,甚至患者會再想到、看 到局部與創傷場景相似的物品,就激發 強烈的生理反應;畏避症狀指的是患者 會努力躲避與創傷相關的記憶、事件; 負面認知改變是指患者會對自己有全面 性的自我否定;警醒反應不正常提高指 的則是,病人會有容易生氣、睡眠易中 斷、過度警醒、過度驚嚇的反應等等。 綜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個在症 狀上明顯地橫跨身、心兩端的症候群。 近期研究也逐漸了解創傷後症候群的病 人的腦部會有變化,在兒童的腦部研究 也出現腹內前額葉( vmPFC )容積較小、 在功能影像上也發現前額葉與邊緣核的 功能性連結較差等等。這些生物性的持 續改變更是提醒我們,在受過各種重大 創傷後,不要輕易地跟孩子說:過了就 沒事了、你忘不了是你的問題等等。 碰到受過巨大創傷的兒童時,當請 孩童描述其內在經驗時,往往受限於他 認知發展而無法表達清楚。實務上,會 根據對病人的行為觀察,對應其是否與 症狀描述的部分可以吻合,同時搜集與 創傷事件相關的成年人描述,來建立診 斷與治療計劃。要注意的是,兒童除會 出現上述四種症狀群的症狀外,相對於 成年人族群,病童較容易出現喪失近期 發展的生活能力(退行症狀)、心身症狀 如肚子痛、魯莽行為、分離焦慮等等。 兒童至成年,情緒、認知的發展 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有劇烈變化。譬如對 於死亡概念、性與親密接觸的認知等。 因此,在表達與性暴力、生命威脅等概 念時,兒童的表達往往會有相當大的變 異。此外,兒童青少年的人格尚未穩 定,易受外在環境如學校、同學團體、 當時流行文化等影響他的情緒表達與認 知發展。因此,在評估受重大創傷的兒 童時,需動態地評估病人在該年紀水準 所呈現的認知水準,再去評估創傷造成 的情緒認知症狀。另外,常見的兒童精 神疾病,如自閉症類群疾患等,在未來 成長過程中,有較高的機率會碰到不當 對待,這也是兒童精神科醫師在診療時 需要特別注意的神經發展因子。 與其他兒童精神疾病類似,治療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兒童時,需要多系 統、多角度的介入。首先要先確認其壓 力源是否已經解除,這往往需要聯商 社工端、學校端介入。在非藥物治療 17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擁有健康知識‧豐富彩色人生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