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62

vol.162 . 2019 . 5 月  6 發燒話題 的量,但即使是使用不鏽鋼餐具,同樣 也有風險,包含生鏽以及錳超標等等。 美耐皿相對是較穩定的物質,在體內排 出也較容易。至於紙類餐具,因為要防 油,其製作成分也會帶來風險,因此不 論是紙類、美耐皿、還是不鏽鋼,其實 每種餐具都有風險,關於餐具產生的毒 素,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對於餐 具衛生管理都有相關規定,民眾不需要 過度擔心。 外食族面對免洗餐具所帶來的毒性 風險,最好的因應方式就是自備環保餐 具。然而對於外食族的食品安全,食物 以及環境帶來的毒素風險比餐具更為重 要。因此比起餐具,更重要的反而是食 物本身的衛生檢驗,有個食品安全的笑 話是說:「死的免錢,活的 1000 」,這是 在說衛生稽查單位對於餐廳發現活的和 死的蟑螂時的處罰方式不同,如果發現 死的蟑螂代表業者有所作為,因此不用 罰錢,但發現活的蟑螂代表業者沒有作 為,所以必須要罰錢,但使用環境用藥 殺死蟑螂不一定比較衛生。 外食族最大的風險來自於吃進去的 東西,這個概念也遠比注意餐具毒素風險 更為重要,因為毒素量如果不多也不需要 太過在意,反而飲食習慣比免洗餐具對人 體的健康影響更深。近幾年流行的生酮飲 食、低糖飲食等等都是同樣的概念,醣類 雖然是人體必要,但過多也會變成傷害, 我們吃的東西必須在營養素方面求取均 衡,而包含原形食物以及微量元素的攝 取,其實更為重要。每種餐具都有潛在風 險,數字分析起來都是要吃掉很多餐盤的 毒素才會中毒,但是其實我們並不會吃到 足以中毒的量。當然使用五顏六色的吸管 去吸食熱飲,吸收到毒素的風險會更高, 然而談到毒素若不講劑量是很奇怪的觀 念,因為連呼吸的空氣裡都有微量的戴奧 辛以及甲醛了。 我們該如何坦然面對這個充滿毒素 風險的環境,如何走出飲食中庸之道? 就是均衡飲食、吃飯前洗手,這才是避 免毒素正確的衛生概念。多使用自備的 環保餐具,做好餐具衛生管理,除了減 少汙染,也同時避免了傳染病相關問 題,這些不僅僅是避免產生毒性效應, 最重要是在注重外食的食品安全中,同 時呼應全世界 SDGs 永續經營目標。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