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62

21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擁有健康知識‧豐富彩色人生 基本功三:同理孩子的心 許多研究都發現,當孩子情緒爆發 時,先同理孩子及連結情緒,比較能夠 讓孩子冷靜下來,進而願意修正行為。 同理簡單來說,是以口語描述、反映孩 子的情緒感受與想法,例如,「不能買 玩具,你好生氣」,同時,也是在幫助 孩子覺察自己情緒狀態-「不能買玩 具,我覺得好生氣」,當這些嗡嗡作響 的感覺被語言「標示」出來的時候,孩 子覺得被了解、被安撫,情緒比較能夠 平復下來,並且開始啟動腦中掌管思考 的迴路。另一方面,能否正確同理孩子 的心,則和父母親或照顧者平時點滴累 積對孩子的觀察及了解有關,除了表面 上的「不能買玩具,好生氣」,說不定 還包括「看到別人玩那個玩具,我好羨 慕,為什麼我不能買,我好生氣」,「在 親子館玩得好開心不想回家」,可能是因 為「好不容易剛排隊玩到這個玩具,所 以我還不想回家」,也可能是「積木還差 一點點就組裝完成了,我想把它做完」, 又或者是「沒睡午覺,我覺得好累」或 「肚子好餓」等等。能夠細膩讀懂孩子的 心,才能夠精準地同理孩子的情緒,也 才能夠針對孩子的需求,引導孩子做出 符合情境規範的行為。 基本功四:穩定一致的行為處理原則 及情緒輔導 平時練習同理孩子的心,在公共場 合更需要跟孩子站在同一陣線,和孩子 們一起面對及化解衝突及挑戰。有時家 長會有意無意地做出一些不適當的行為 處理,例如,很生氣地對孩子說:「再 哭!我就不帶你回家了!」這個處理方 式否定及壓抑了孩子的情緒,也用不可 能做到的行為後果威脅孩子,孩子很難 因此學習到正確的情緒表達及行為規 範。實際上,大人絕不可能「不帶孩子 回家」,結果可能是孩子依舊哭哭啼啼地 被帶回家,或是暫時強忍住眼淚,但慢 慢開始覺得哭泣是不對不好的事。面對 孩子的情緒爆發,通常可以怎麼做呢? 首先,評估現場環境是不是適合和孩子 溝通?如果是公共場所,建議帶離現場 再處理,無論多大多小的孩子都需要父 母給他們留情面,大人有時也需要一個 空間保持冷靜。接著運用前面提到的基 本功,先同理、再講道理,了解孩子的 情緒狀態及可能原因,嘗試幫孩子把他 的情緒感受與想法描述出來,即使是小 小孩也是如此。比較大一點且有口語表 達能力的孩子,可以鼓勵他在冷靜一些 的時候表達,並用接納而不評價的態度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