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60

vol.160 . 2019 . 3 月  10 專題報導 1/2 、 85 歲約 8 成的人都有顯著的聽力 退化。聽力損失的自覺症狀是常覺得與 人溝通困難,聽不到或聽錯,電視要開 愈來愈大聲,一直要別人重複講話等; 若有以上情形,一定要尋求耳鼻喉科醫 師與聽力師專業的協助,才不會落入以 上所提聽損的障礙與共病中。 若是診斷有聽力損失,要如何治療 呢?應要針對不同的病因。比如說耳垢 栓塞或中耳積水,在門診把耳垢取出或 積水吸出,聽力馬上改善,病人會驚呼 「神醫」!有些中耳炎或耳硬化症的患者 可經由中耳手術改善聽力。但可惜超過 8 成聽損是內耳毛細胞或聽神經的病變, 目前無法用手術或藥物治療,只能藉助 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來改善。在這強調 電子耳是一種將電極植入內耳的裝置, 需手術,價格昂貴,目前多用於「極重 度聽損」的患者。換言之,大部分的聽 損患者需要的是助聽器。提到助聽器, 許多人都有負面的印象,估計臺灣只有 約 5% 的聽損患者使用助聽器,使用率 較歐美先進國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大 多數不戴的人都是因為不只語音,噪音 也放大,以致變得很吵,或在吵雜環境 之下效果不彰等。當然現在助聽器太貴 也是原因之一。事實上現在助聽器科技 進步,戴上後有一段時間適應,加上在 正確的環境下使用,一定是對溝通有助 益的,如此不但對患者有幫助,家人在 與病患說話時,也不會那麼吃力。 既然大部分的聽損沒有有效的治療 方法,我們可以早期診斷發現,或做聽 力的保健及聽損的預防。同樣的,針對 不同的聽損原因。對於先天型聽損,目 前有新生兒聽力篩檢或基因篩檢,早期 發現聽損兒給予助聽器或電子耳治療, 加上聽語復健,效果十分好。幼童易因 感冒引起中耳炎,或中耳積水,家長應 特別注意就醫,以免將來變成慢性中耳 炎影響聽力。青少年使用耳機聽音樂或 工作娛樂暴露於噪音之下時,應注意避 免過大聲音,且應適度休息,以免發生 不可逆的聽神經損害。中壯年有任何耳 部不適的症狀,包括耳鳴、暈眩、急性 聽損,應儘速就醫,有些可以有效治 療。至於最常見的聽力老化,由於原因 可能是多源性的,影響因素包括遺傳、 噪音暴露,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 血壓、心血管疾病等)、不良習慣(抽 菸、喝酒、肥胖)等,都可能與老年性 聽損有關。所以預 防著重於避開噪 音、控制全身 性疾病,及健 康 的 生 活 型 態。若聽力老 化減緩,生活 品質較佳,也 可減少心理疾 病及失智的發生 機會。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