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58

25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為什麼要小心跌倒 依據 2017 年臺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 年度報表,跌倒為醫院異常事件發生之 第二名,僅次於藥物。發生年齡以 19 ∼ 64 歲占多數,達 43.6 %,其次為 65 歲 以上老人,占 35.3 %。依事件類別之傷 害程度比較,重度傷害比例最高的為跌 倒事件,因此落實住院期間之防跌安全 有其重要性。 此外,從上述小故事可得知,不只 老年人會跌倒,青壯年的病人也要預防 跌倒。且不僅病人需預防跌倒,照顧者 由於長期陪伴病人身體疲憊,亦可能發 生跌倒。 跌倒會造成病人什麼影響 輕微的跌倒可能是皮肉傷,局部疼 痛;嚴重的跌倒則可能造成骨折、腦出 血,需要開刀或是延長住院,少數案例 可能因跌倒傷及眼球而致失明,或是大 範圍的腦部出血造成死亡。 誰是跌倒的高危險群 由於跌倒後可能對健康造成嚴重的 影響,故每位就醫病友均需防範跌倒, 疾病因素可能使病人高估了自己身體機 能,其中高危險族群如下: 1. 年紀≧ 65 歲,或 5 個月至 2 歲的小童。 2. 過去一年內曾有跌倒史。 3. 最近意識/認知功能缺損(如:曾經 突發意識改變;麻醉未醒或是躁動)。 4. 活動功能缺損(如:下床需由他人協 助、肢體無力或是使用拐杖移動)。 5. 體能虛弱。 6. 知覺障礙(如:視力障礙)。 7. 暈眩/低血壓。 8. 使用藥物(如:麻醉止痛劑、安眠藥 物、散瞳、肌肉鬆弛、降壓利尿、止 瀉或是抗鬱劑等)。 ※小提醒∼ 除了病人本身容易跌倒外,年邁的 家屬或照顧者也可能於陪病過程發生跌 倒,故若家人長期住院,應注意適時交 換照顧者,避免照顧者過於勞累影響自 己與病人的安全。 跌倒容易發生在哪些活動過程? 依據 2017 年臺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 年度報表,「上下床移位時」、「行進時」 與「如廁時」為跌倒發生前之三大活動 過程。 我可以如何預防跌倒?有您參與更好 【加強自我認知與防跌認同】 1. 不輕忽防跌的重要性,體認跌倒有可 能造成嚴重傷害,且可能發生在自己 身上。 2. 由於疾病問題或過於勞累,活動狀態 與身體功能可能與健康時不同。 3. 理解哪些因素為造成跌倒之高風險, 如:使用特定藥物。 4. 理解哪些活動過程容易增加跌倒風 險,如:上下床如廁。 【落實防跌行動:照顧者】 1. 離開病人前: (1) 詢問病人是否有各項生理需求, 如:解尿、餵食等。 (2) 確實拉起雙側床欄。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