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58
19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體的轉位除了和其預後有關外,另外有 些標的如費城染色體或是類費城染色體 的病人可以有標靶藥物可以使用,增加 化學治療的效果。 治療主要為化學治療,分成引導 期、鞏固期以及維持期。其中在維持 期會有 1 至 2 次再引導。使用引導期 的藥物來增加化學治療效果,重要的 引導期化學治療藥物如 vincristine 、 prednisolone 、 L-Asparaginase 、 Cytarabine 、 mercaptopurine 以 及 cyclophosphamide 等。 高 劑 量 methotrexate 以 及 mercaptopurine 用於鞏固期。維持期最重要的藥物 為 低 劑 量 的 methotrexate 以 及 mercaptopurine 。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mercaptopurine 這個藥,亞洲病人其 耐受性較差,吃藥的劑量較白種人為低 已經知道許久,但是卻不知其原因,拜 基因檢驗的普及,現在知道亞洲區有個 NUDT15 藥物代謝基因多型性會影響其 使用劑量。根據本院的統計,本院病人 約有 20% 是 heterozygous ,藥物的劑 量約為此基因正常的 40% 。 1% 病人為 homozygous ,藥物的劑量約為此基因 正常的 5 ∼ 10% 。可以根據此基因來調 整藥物的劑量,可以避免發生嚴重骨髓 抑制的副作用。 目前先進國家早已導入所謂微量腫 瘤偵測(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簡 稱 MRD ),來調整化學治療的強度。從 2013 年開始,臺灣治療兒童急性淋巴性 白血病的療程也開始導入此治療方式。引 導期的前兩周,用四種化學治療藥物, 治療 15 天之後,抽取骨髓來檢驗微量腫 瘤,根據其殘存量來決定化學治療強度。 在治療 38 ∼ 42 天時再檢驗一次來調整, 如此方式可以讓預後較佳的病人減少一些 藥物治療,以減少其副作用。而腫瘤殘存 量若無法及時到達標準,也可以早點考慮 其他方式的治療如骨髓移植等。 目前醫界開始提倡精準醫學,而 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治療是目前最 成功的模式。從腫瘤細胞的基因體,化 學治療藥物根據病人的體質做調整以降 低副作用,以及使用微量腫瘤偵測調整 藥物,因此其治癒率不斷的提升。歐 美先進國家已經可以達到 5 年 event- free-survival 到 90 ∼ 95% , 臺 灣 約 在 80% 左右。目前希望可以導入國際 上次世代定序對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分型的了解,並增進其他診斷的技術, 希望能夠對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治 療能夠再更上一層樓。而最新的免疫治 療,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cell therapy (簡稱 CART )在復發 B 細胞兒 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療效,目前 FDA 已經核准 CART 的治療。臺灣的細胞治 療法規也已經鬆綁,預計這項新的醫療 技術,未來在臺灣也可以使用。如此對 於復發或是化學治療無效的病人,又多 了一項新的選擇,未來在醫療技術不斷 的進步下,其治癒率值得期待。而其整 個成功的模式也已經推廣至其他的兒童 癌症,如神經母細胞瘤以及髓母細胞癌 以及兒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藉此可以 大幅提高其他兒童常見惡性腫瘤治療成 功的機會。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