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58
11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數月的計畫性療程。放射治療通常預定只 有一次性的計畫療程,在該療程中會有不同 治療次數。放射治療療程的次數會因為疾病 種類、治療目的、治療技術等因素而有很大 的差異,範圍可以從只做單次治療,到高達 四十多次(約需八至九週)。每次的治療也 會因放射技術與劑量的不同,而有數分鐘至 一小時的差異。放射腫瘤專科醫師會依據病 友病情上的需要,給予最適當的療程建議。 多數病友的放射治療療程為多次治 療,一般為每日一次,週一至週五(一週五 次),例假日休息,但可能會因為治療技術 不同而有差異。例如有些病友會接受每日兩 次,或少於一週五次的治療療程。在療程開 始後,切勿任意中斷治療。放射治療療程通 常都是預先設計好治療計劃,包含每次治療 劑量、總治療次數、總治療劑量與總治療時 間的一個完整配套。多次放射治療需要累積 到一定的劑量後才會開始有治療效果,而非 計畫的中斷治療將會影響治療成效。若治療 進行中遭遇到急性副作用所引起的不適,多 數情況下都能夠藉由使用藥物或暫時性的醫 療處置來舒緩症狀,度過急性反應期。少數 情況下若發生較嚴重的急性副作用,放射腫 瘤專科醫師會視臨床狀況調整治療計劃。 放射治療用 XX 刀,會比較好嗎? 病友常會在報導上看到諸如光子刀、 加馬刀、電腦刀、螺旋刀、銳速刀、弧形 刀、真光刀等等炫目的名詞,而產生疑惑。 這些「刀」真的有比較好嗎?第一個在放 射治療領域使用「刀」這個名詞的是瑞典 神經外科醫師萊克塞爾( Lars Lekshell )。 他為了治療無法進行外科開刀的腦部病灶 而開發了使用鈷— 60 的精準放射治療設 備,稱之為「加馬刀( Gammaknife )」, 並使用立體定位放射手術(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一詞來代表這個通常施行 單次高劑量的精準放射治療療程。隨著醫療 科技發展,目前立體定位放射手術已不限於 只能治療頭部的病灶,也可以用於不適合手 術的肺腫瘤、肝腫瘤、脊椎腫瘤等等病灶。 立體定位消融性放射治療的特色是使用較精 準的對位方式,而能夠進行每次高劑量、少 次數(通常為單次至六次,不多於十次)的 療程,給予腫瘤足夠的殺傷力,同時儘量減 少周邊正常組織與器官的傷害。然而並非所 有的病情與病灶均可適用於立體定位放射治 療技術,必須由放射腫瘤專科醫師評估效益 與風險。 放射治療會造成掉頭髮、噁心嗎? 放射治療是局部治療,通常只在照射 部位產生治療效果與造成副作用反應,相對 於藥物治療而言較少全身性副作用,最常見 的是感到疲倦。一般情況下,除了照射腦部 或頭頸部以外,不會有明顯掉髮的現象。對 於接受腦部或上腹部放射治療的病友,可 能會造成噁心的副作用,多數可使用藥物 緩解,並在治療結束後明顯改善。若是身體 其他部位接受放射治療,則罕見有噁心的情 況。單獨進行局部放射治療通常也不太會影 響造血功能,因此除了需要接受全腦脊髓放 射治療或全身放射治療的病患外,一般不需 要在治療中監測且血球數量。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