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51

7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病理部主治醫師 黃彥霖 幕後的無名英雄 病理檢體之處理- 「陳先生,你的肺部電腦斷層掃描有一顆腫瘤,影像上無法判別是良性或 是惡性,需要做切片送病理檢查才能知道是什麼。」 「醫師,那我什麼時候才可以知道結果?」 這段對話是不是很熟悉、偶爾就可 以在電視上看到呢?大家會不會很好奇 檢體是怎麼被處理的呢?當病人切下檢 體送病理檢查,並不會馬上就有報告跑 出來,而是要經過一系列人工的處理流 程,包括檢體的巨觀檢查、切成薄塊放 入卡夾、福馬林固定、機器脫水、蠟塊 包埋與切片,最後才會有玻片產出,病 理科專科醫師才可以根據玻片來診斷並 且發報告,因此是需要一段時間的哦! 在這麼多的步驟裡面,檢體處理是很重 要的,如果一開始的處理就不好,會影 響到診斷的品質,因此負責這部分的醫 師跟醫檢師們可說是身負重任。 病理檢體依照來源不同可以分成門 診、急診以及住院病人的檢體;而依照 採檢方式的不同,可以簡單分成活體組 織切片( biopsy )以及較大的切除標 本( resection )。活體組織切片通常是 臨床醫師針對某些病灶,藉由特定的工 具,以比較非侵入性的方式採檢數毫米 ( mm )的組織。比如說腸胃科醫師,利 用胃鏡檢查病人的胃,發現有潰瘍或是 息肉,便可利用胃鏡伸入一根細細的切 片夾,夾取疑似病變的組織,這種檢體 便是活體組織切片;而切除標本通常是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