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51

17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臨床心理中心臨床心理師 謝雅琪 都說孩子是父母「愛的結晶」,但新 成員的降臨有時也是「甜蜜的負擔」。隨 著孩子日漸長大,各式教養問題接踵而 來,考驗著我們的溝通技巧以及對自我 狀態的覺察能力。然而,每個孩子的天 生氣質不同,從嬰兒時期起不同孩子對 於相同狀況的反應就不一樣。在談及教 養時要著重「對孩子的了解」,唯有在考 量孩子個人特質後所產生的教養方式才 能真正適合這個孩子。因此,沒有所謂 「完全正確」的教養方式,而家長間不同 教養模式的衝突也就應運而生。 較常見的衝突議題為價值觀/核 心價值的傳承以及教養的方式。前者主 導著孩子的生活安排、遇到問題時家長 的處理等。後者則是指以何種方式達到 前述的原則。舉例來說,有些家長在意 孩子的學業成就,有些較強調孩子的生 活獨立性,兩人對於孩子的生活安排以 及遇到困難時協助的程度就會有差異。 當孩子未能達到期待時選擇要「循循善 誘」、「恩威並施」或是認為「不打不成 器」,則反應家長雙方不同的教養方式。 不少夫妻在面臨上述情境時會發現 彼此重視的事物不盡相同,困難達成共 識時難免會有摩擦。孩子是敏感的,不 論我們觀念上的衝突是否表面化,只要 我們心裡未能接納、消化現狀,孩子或 多或少都會有所覺察。長期下來,孩子 們可能會覺得無所適從、困難建立自己 的價值觀,情緒的穩定度也可能會受到 影響。此時夫妻間對教養達成某種程度 的共識就變得十分重要。 從「理解」開始 理解是溝通的第一步,然而,「知己 知彼」,理解的對象應先為自己。倘若自 己遇到一項教養議題時,感到內在十分 激動且不能忍受另一半以其他教養方式 介入,應先問問自己「為什麼這件事會 引起我這麼大的情緒?」「客觀來說,這 你說.我聽- 談父母間教養溝通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