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81

發心血管硬化的危險因子,所以也被稱 為「超壞膽固醇」。那是因為與大顆粒 LDL 在血液僅能滯留兩天的狀況相比, sdLDL 因為擁有較長的半衰期,且因為 與肝臟中的 LDL 受體的結合能力較弱, 不容易被肝臟代謝吸收,因此 sdLDL 在 血液中的滯留時間可能會高達五天以 上;此外 sdLDL 還具有顆粒體積小、易 氧化等的特點,所以比大顆粒的 LDL 更 容易鑽入血管內皮細胞,吸引巨噬細胞 吞噬後造成動脈粥狀硬化斑塊。近期有 許多研究結果顯示, sdLDL-C 濃度對於 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有高度的正相關性。 另有許多的研究也證實即使是 LDL-C 在 正常值範圍內,但如果 sdLDL-C 數值偏 高的話,病患依然是罹患冠心症的高風險 族群。因此如果只測量血液中 LDL-C 的濃 度,可能並不足以用來直接當作預測心血 管疾病風險的單一指標。傳統測量 sdLDL 的檢驗方法大略有三種,分別是超高速 離心法、電泳法和核磁共振法(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都相當 費時而且檢驗成本很高,沒辦法在臨床 實驗室中使用。目前已有 sdLDL-C 的全 自動生化檢驗試劑,應該可以方便而直 接普遍地在臨床實驗室中有效應用。 我們偶爾會在新聞看到一些名人 猝死的案例,根據文獻報告,猝死發生 案例的原因高達 6 ∼ 7 成是由心血管疾 病所引起,只有少數例子才是由心肌病 變、嚴重的內臟器官感染、肺栓塞、或 嚴重腦中風所導致。也就是說,大部分 猝死的發生原因多半與心肌梗塞、狹心 症、合併心律不整等原因有關;除此之 外,心血管疾病已經超過 20 年連續蟬聯 國人十大死因的前三名,所以非常值得 我們特別加以重視和有效的預防。因此 如果可以在測量血液中 LDL-C 濃度的時 候,還能同時監測血液中 sdLDL-C 的濃 度,就可能可以發現許多只做 LDL-C 檢 測時所無法發現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早 期介入藥物治療,以期可以挽救更多寶 貴的生命。 27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擁有健康知識‧豐富彩色人生 圖左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圖右為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small, dens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sdLDL) 圖片來源:Denka Seiken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