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79

在物理治療門診遇到許多長者都 有相同的困擾,跌倒已是社區長者十分 常見的醫療問題,除了常見的身體挫傷 外,也容易造成頭部外傷、骨折等傷 害,嚴重情形甚至導致死亡。跌倒產生 的傷害也會限制長者的活動能力,導致 後續日常生活功能及生活品質降低,而 無論輕度或重度傷害,皆易造成心理方 面的負面影響,因害怕再次跌倒,可能 對於日常活動過度謹慎,最後失去獨立 活動的能力。 跌倒高風險出現在哪裡? 為了預防長者因跌倒而面臨失能, 英美兩國的老年醫學會近年提出預防老 年跌倒的準則,建議所有 65 歲以上的社 區長者應每年進行防跌篩檢。 「過去 12 個月是否有發生一次以上 跌倒?」 「近期是否因為跌倒而就醫?」 「行走或平衡是否有困難?」 只要上述三項問題有任何一項答案 是肯定的,就可以快速判斷為跌倒高風 險族群,應及早進行多重因素跌倒風險 評估與介入,以預防後續的跌倒事件。 跌倒並非老化必經的過程,大多 也不只是單次意外事件,許多長者會認 為只是不小心跌倒或絆倒,而忽略了跌 倒危險因子的存在,造成再次跌倒的發 生。跌倒是多重危險因子交互作用所產 生,越多的危險因子代表越高的跌倒風 險,內在因子包含老化造成的系統性退 化問題(平衡不佳、肌肉無力、視力和 認知變差)、血壓調控問題(姿勢性低血 壓)及慢性疾病(巴金森氏症、關節炎 和糖尿病),而外在因子則包含多重藥物 使用(安眠藥物、抗憂鬱藥物和麻醉止 痛藥)、危險的活動環境(不平坦的地面 和光線昏暗的走道)及不合適的服裝(太 長的衣褲和高鞋跟的鞋子),這些危險因 子會影響姿勢的控制與步態的穩定性, 使長者在不經意間暴露在跌倒危險之中。 生活環境處處是危機 居家環境是一個值得注意且容易改 善的跌倒危險因子,家中前三名容易造 成跌倒的地點為臥室、客廳和浴室。觀 察跌倒高風險長者的家中環境,常常可 發現許多雜物會堆放在房間和走道,電 線或延長線常因長度不足會橫跨在走道 上,活動環境通常不夠明亮,起床也常 沒有開燈的習慣,因此在半夜行動十分 容易發生跌倒或絆倒,而浴室地面常有 水漬,在上廁所踏進浴室時容易滑倒, 有時也會因馬桶座椅高度太低,在站起 時發生跌坐的情形。 vol.179 . 2020 . 10 月  8 專題報導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