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79
隨時溝通。小至什麼時候喝奶、要穿幾 件衣服;大至什麼時候要上學、還不會 說話怎麼辦、生病要不要看醫師等等, 我們都知道溝通很重要,然而,為什麼 好好溝通這麼難呢? 身為孩子的照顧者,都希望孩子無 憂無慮的快樂成長,也對孩子的未來充 滿期待,所以當事情跟預期不符時,內 心很容易會警鈴大響。每當人感到焦慮 時,內建的本能反應是「採取行動」來 化解不舒服,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很 容易說出想要紓解自己焦躁情緒的話, 而沒有聚焦在照顧議題上討論。在事情 發生的當下,我們時常會忽略心底的情 緒,而當情緒高漲時衝出口的話,常常 會變成破壞關係的利刃。可以試著用用 看以下四點原則,幫助建立有效的溝通: 1. 選對時機—像是避開在孩子面前爭 執、先讓自己的情緒可以保持平穩。 2. 具體指出想要調整的目標行為—對事 不對人,將想討論的事情提出來,例 如「想讓小寶練習專心自己吃飯。」 3. 說出自己的感覺或是需要—以「我」為 出發,讓對方能更了解自己,或許阿嬤 其實心裡的想法可能是「我真的忙不過 來,一次沒辦法顧兩個小孩吃飯。」 4. 提出建議、避免評價—具體的建議可 以讓對方感受到想幫忙的誠意,例如 「試試看讓小寶坐在兒童餐椅上吃,吃 完再讓他下來玩?」 除了溝通自己的需求之外, 試著瞭 解對方的需求 也是重要的。評估每個人 照顧孩子所需的「三力」:體力、腦力、 心力。 ● 體力: 照顧孩子是非常需要體力的事 情。年幼的嬰兒需要打理吃喝拉撒, 而大一點的幼兒更有移動的需求。照 顧者們身體狀況如何?適合長時間抱 孩子嗎?適合跟孩子睡過夜嗎?全盤 的考量每個人的體能狀況是否能負 荷,並事先預想可能的限制、想好可 能的替手,對於長輩照顧協助的期待 才能比較符合實際的情形,也不會因 為孩子而累壞自己、累壞爸媽。 ● 腦力: 照顧的知識與觀念隨著時代在演 變。教養相關的理論百花齊放,也隨 著相關研究累積、社會變遷跟過去多 有不同;再者,選擇教養的方法也牽 涉了個人的價值觀,事先了解每個人 的知識背景是否充足,有疑惑的部分 可以一起去上課、請教專業資源,除 了讓彼此建立正確的觀念,往後溝通 的立足點也能比較接近。 ● 心力: 照顧孩子是責任,生命有其重 量。陪伴孩子成長,將是一連串的問 題解決,過程中我們會有不同的情緒 反應,可能感受到欣喜、挫折、焦 21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擁有健康知識‧豐富彩色人生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