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78
求學期間運動的可能阻礙 但受到 3C 產品普及與升學壓力的 影響,許多臺灣的孩子到了國中幾乎只 在學校的體育課運動,生活日趨於坐式 型態,加上美食隨手可得,於是體適能 不及格、體態不佳甚至是肥胖問題開始 困擾為數不少的青少年。教育部體育署 107 學年度各級學校學生運動參與情形 報告指出,支持國中學生運動的前三大 原因為健康因素、家長與成就感;到了 高中職階段,支持學生參與運動的主因 同樣也是健康因素,其次是成就感與社 交。而阻礙國中學生運動的前三大原因 為時間、挫折感與家長;阻礙高中職學 生參與運動的主因亦為時間,其次是場 地與挫折感。運動與閱讀相同,自小養 成規律習慣的兒童和青少年較能於成年 後持續維持此習慣,如何讓孩子們從小 培養運動能力,並且有時間運動,為當 前教育專家的困難課題。 跑步不受限於時間及場地 跑步是最不受時間與場地束縛的優 良運動,即使是從無運動習慣的素人, 透過每日 20 分鐘慢跑的自我訓練,也可 晉身為日跑 5 公里的迷你馬拉松跑者, 正因為技巧門檻低,路跑成為全民運 動,校園操場、河岸堤防都可看見 10 歲 到 70 歲跑者的身影。長時間的慢跑可增 進骨骼中尚未閉合的生長板縱向壓力, 對長高有益,因此對身高有期待的青少 年在學校體育課之外,每日應抽空跑步 15 分鐘,世界衛生組織建議 5 至 17 歲 的兒童與青少年每日基本活動量應達 12000 步,或每天至少進行 60 分鐘的中 到高強度身體活動,而每週應包括至少 三次加強肌肉骨骼的運動。時下流行的 計步腕錶可幫助監測每日活動量是否達 標,甚至協助跑步配速,是提高堅持度 的小幫手。 游泳、打球及騎自行車也是運動方式 游泳、打球以及騎自行車也是青少 年容易從事的運動項目,雖說 10 歲前的 孩子學習能力發達,可以迅速且同時培 養多樣化的運動興趣,但青少年有更好 的觀察與判斷力,有更發達的肌肉可以 記憶運動的感受,於此階段學習的運動 技巧將是終身能力。當然,個體能力是 有差異的,青少年可根據身體條件選擇 一、二項運動反覆練習,要開始永遠不 嫌晚,因為自己想要而去做,就是最佳 的學習開始點。 視年齡注意運動訓練 許多孩子熱愛運動,每天練習不以 為苦,立志要當出色的運動選手。要注 意的是兒童與青少年肌肉骨骼系統尚未 成熟,單一過高強度的訓練,例如長跑 與舉重,反而妨礙生長,應儘量避免。 國小階段應著重於多元體驗,培養各種 運動興趣,不同的運動有不同受益,籃 球與足球訓練肢體協調與團隊合作,游 vol.178 . 2020 . 9 月 18 兒童專欄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