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78

六、踮腳尖: 找一個樓梯,用兩隻腳掌前半站 在其中一階上,腳掌後半懸空,保持上 半身直立。維持平衡後,緩緩將腳尖墊 起,再緩緩落下,如此重複 15 到 25 下 為一組,總共二到四組。每一組之間間 隔兩到三分鐘。這用來訓練小腿。 如果能添購一條彈力帶,則可以把 彈力帶固定在兩個腳踝中間,然後橫向 學螃蟹走路,這可以幫助訓練臀中肌, 減少像前面故事中的林小姐,受髂脛束 症候群( iliotibial band syndrome )所 苦的機率。 以上訓練,一個禮拜練兩到三天, 每次練習之間間隔至少兩天。例如,安 排每個禮拜一、四固定訓練。 如果去健身房,則可以使用儀器來 針對特定肌群做更專一的訓練。譬如用 坐姿腿伸屈機( leg extension )來練股 四頭肌,或俯臥腿彎舉機( leg curls ) 來練股二頭肌。很重要的一點是,為了 避免肌力不平衡導致受傷,訓練某肌群 時,要連該肌群的「拮抗肌」一起練。 譬如練胸,也別忘了練背;練股四頭肌 (大腿前肌),也別忘了練股二頭肌(大 腿後肌)。理想上每個肌群應該做每組 8 到 12 下,總共二到四組的訓練。每一組 之間間隔兩到三分鐘。如此就能讓肌肉 變得粗壯,爆發力與耐力也會提升。如 果是想要提升長跑的耐力,則可以將重 量減輕,變成每組做 15 到 25 下,做一 到兩組即有效果。 如果是新手,可先以完成一組為目 標。做的重量讓肌肉會覺得疲勞即可, 不需要勉強自己做到力竭,否則容易受 傷或產生過度痠痛。如果是年長者( 65 歲以上),可以先從比較輕的重量開始, 讓每組能做到 10 到 15 下。適應後,再 逐漸增加重量。 訓練的時候,應該完成完整的關節 活動範圍。記得調節呼吸,在將重量舉 起時吐氣,將重量回放時吸氣,過程中 避免憋氣用力。如果有舊傷的人想從事 肌力訓練,只能在不會引發疼痛的關節 活動範圍內進行訓練。新手在剛開始從 事時,建議要有專業人士在一旁指導。 隨著肌肉力量的增長可增加負重,但務 必維持正確的姿勢,循序漸進,且應根 據個人狀況做調整。 如果在爬山或跑步的當下,已經有 了不舒服,建議可以到復健科門診,接 受專業醫師的評估與治療,避免傷害繼 續擴大。 vol.178 . 2020 . 9 月  10 專題報導 圖 6 踮腳尖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