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71
vol.171 . 2020 . 2 月 6 發燒話題 的事情,例如要去看醫師,有預約掛 號但完全忘記,那就明顯是有問題了。 當種種瑣事開始影響日常生活、判斷力 變得奇怪、脾氣也變得捉摸不定,那就 更需要特別注意了,尤其失智症病人通 常是沒有病識感的,他並不覺得自己有 生病,這是最危險的地方。通常會是由 身邊的家人發現,如果說一個病人自己 可以從家裡搭車過來醫院,自己找到門 診,自己看診的話,通常比較沒有問 題,因為整個就診過程會需要很多自主 判斷;然而若是由家人帶來看診的,通 常是比較可能有失智症。由於失智的症 狀通常都是慢慢發生的,所以平常一起 生活的家人可能比較不容易發現病人緩 慢細微的變化,但若是離開一段時間才 回來接觸到失智症家人的,就會明顯察 覺病人不同之處。 如何打造失智症良好的照護環境 呢?可分為前期的照護,以及中後期的 照護。前期因為病患較無病識感,所以 旁邊的人會比較辛苦,需要多提醒病 人,到了中後期病人稍微知道自己有 失智症,可以用記事本記下生活的要事 後按表操課,讓病人的生活比較固定, 因為生活變得簡單,所以可以更容易應 對。舉例來說:看電視配三餐或是看電 視時可以搭配運動,都是不錯的方式。 如果病患自己會開火煮飯,會比較危 險;會亂跑的病人也要注意,所以護理 之家有時會故意把門隱藏起來,避免病 人亂跑產生危險或失蹤。如果真的太難 控制,可以用藥物讓病人平靜下來,當 然這是最後的手段。 照護失智症病患時,家屬會比較 辛苦,因認知有問題,有時會發生病人 懷疑旁人偷東西等等,照顧的人要多體 諒。最後要提醒照顧失智症病人家屬的 是,如果失智症病患不願意吃東西的 話,不要逼他吃東西,因為他說不餓就 是真的不餓,不需要逼他每天吃三餐, 也不要逼他用鼻胃管,比較適當的做 法是沒事給他一點點食物,類似 finger food 這種可以只吃一口就吃完的食 物,讓他不要那麼排斥,甚至即使病人 完全不吃也沒關係,只喝流質也可以。 有研究顯示,失智症患者完全不吃食物 的時候,有可能已經是病況進入到尾聲 階段,不需要太過擔心,也不一定是壞 事,如果逼他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而失智症該如何去預防呢?失智 症是屬於腦袋的疾病,跟心理較沒有關 係,大致上是無法預防的。目前研究顯 示好好控制心血管危險因子可能有些幫 助,另外運動也是有幫助的,一開始 認知功能都正常,有運動和沒運動的 群組,經由研究發現有運動的群組一年 後認知功能的分數會高一些。除了運動 之外,多做需要動腦的活動,不管是象 棋、麻將或是益智遊戲,也可能對於認 知功能有所幫助。失智症病友家屬有一 些互助團體,比較前期時可以讓病人一 起生活,避免病人太無聊,家屬也可以 互相交流以及輪流分擔照顧責任,才可 以有時間去處理自己的事情。一群人互 助,對於失智症病患及家屬都會有幫 助,同時這也將會成為家屬的喘息與重 要支持資源。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