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71
25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擁有健康知識‧豐富彩色人生 游離 DNA 小兵立大功! 非小細胞肺癌追蹤檢測大突破 ◆ 檢驗醫學部血液檢驗組醫事檢驗師 王一華 檢驗 小百科 根據衛福部 107 年度統計,十大死因 之首為惡性腫瘤(癌症),且國人十大癌症 死亡率第一名為肺癌,是我們不容忽視的 疾病!醫師會透過各種檢查來進行肺癌的 診斷與型別分期,包括胸部 X 光、經皮膚 穿刺抽吸及切片檢查、內視鏡檢查、電腦 斷層掃描( CT )、核磁共振( MRI )、正子 掃描( PET )等。肺癌依照組織病理學與臨 床表徵可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 兩大類。在臺灣,非小細胞肺癌約占所有 肺癌的八成,其中最常見的為肺腺癌,也 是不抽菸患者最常見的類型。但因非小細 胞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大部分病患被發 現時已為晚期;不過隨著醫學的進步及精 準醫療的推廣,對於有特定基因突變的非 小細胞肺癌有標靶藥物可以選擇,能更專 一的攻擊癌細胞,副作用也較傳統化療、 放療少很多。 非小細胞肺癌基因突變或異常包括 EGFR 、 ALK 、 ROS1 等, 其 中 亞 洲 人 種 的非小細胞肺癌約有 40-80% 具有上皮生 長因子受體(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突變。若有 EGFR 上特 定基因突變,可使用 EGFR 酪胺酸激酶抑 制 劑( EGF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s )標靶藥物治療。目前臺灣衛福部已核 可使用的 EGFR-TKIs 標靶藥物包括艾瑞莎 ( Iressa ® )、得舒緩( Tarceva ® )、妥復克 ( Giotrif ® )、泰格莎( Tagrisso ® )。 儘管能在治療初期呈現極佳的治療成 果,然而大部分 EGFR-TKIs 在使用 8-12 個 月左右會出現後天抗藥性,例如最常見的 T790M 抗藥突變基因的產生。病人會有症 狀惡化、甚至癌細胞腦轉移的情形,必須 及時更改治療方針,例如改用可作用於帶 有 EGFR T790M 基因突變癌細胞的妥復 克或泰格莎。因此,醫學分子基因檢測在 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過程扮演極重要的角 色,尤其是液態切片( Liquid biopsy )的 技術發展,藉由檢測周邊血液中「游離去 氧核醣核酸( cell-free DNA, cfDNA )」。 腫瘤細胞壞死或凋亡後會將其 DNA 片段釋 放至血液中,這些 cfDNA 帶有重要的腫瘤 基因變異資訊,可以應用於癌症篩檢、癌 症個人化醫療設計,在臨床上可作為監控 治療成效的指標。 病人一開始的組織切片檢查不能代表 整個病程的全貌,只能代表當下肺癌期別 與當下變異基因表現的狀況;隨著肺癌治 療的進行,往往需要進行各式追蹤檢查、 長期嚴密監控,且其基因變異攸關標靶藥 物之選擇,因此檢測癌細胞是否有轉移或 體內有無抗藥性基因產生十分重要!但重 複的皮膚穿刺抽吸及切片檢查或放射檢查 有臨床上實行的困難度,我們可藉由低侵 入性、臨床上較容易採檢追蹤的液態切片 游離 DNA 來彌補這些不足。只需透過抽取 足量血液,經過醫院分子實驗室分析,就 可以在第一線治療後或術後定期檢測治療 效果及較早偵測抗藥性基因突變的產生, 可比影像學更早提供須調整治療策略的依 據。未來,液態切片游離 DNA 檢測在個人 化醫學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