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61

舊存在。分離焦慮大約在 1 歲至 1 歲半 左右達到高峰,隨著孩子各方面能力的 成熟,以及穩定的依附關係帶來的信心 與安全感, 2 歲到 3 歲大左右,孩子能 夠相信照顧者短暫離開仍會再回來,分 離焦慮通常會逐漸開始下降,孩子也越 來越能獨立去探索環境。 當孩子已經到了可以上學的年紀, 過度強烈的分離焦慮通常比較少見。如 果觀察孩子在實際面對或想像分離情境 時,會不斷出現強烈過度的焦慮、害怕 等情緒,持續時間達四週以上,並且明 顯干擾到日常生活的參與,就需要尋求 專業人員評估是否有「分離焦慮症」診 斷的可能。 處理分離焦慮的策略 氣質比較退縮、適應性比較低的 孩子,面對分離情境時可能比較容易出 現焦慮、害怕等情緒反應。孩子的先天 氣質與性格並沒有好壞對錯,也會和生 理、家庭、環境等等因素交互影響。最 重要的事情是,照顧者需要了解及接納 孩子的情緒,避免批判孩子的行為或使 用威脅手段。維持溫和堅定的態度道別 及再保證,和孩子一起找到可以讓他安 心參與環境的著力點,循序漸進地鼓勵 孩子嘗試,協助孩子慢慢和新環境中的 人事物接觸及建立關係。 1. 了解及接納孩子的情緒 孩子的情緒需要被了解及接納,才 能建立真正的安全感與自信,進而能夠 慢慢學習獨立。照顧者得先穩住自己, 放下「孩子一直哭鬧不上學怎麼辦?」 的焦慮,不要批判孩子,不要否定他的 情緒,不要說「一直哭羞羞臉、膽小 鬼」,更不要威脅他「再哭我就不愛你、 不喜歡你了」。站在孩子的立場試著去 理解他的焦慮、害怕、擔心、煩惱等等 情緒感受,試著同理孩子「學校裡有好 多好多陌生人你都不認識,我知道你要 離開媽媽真的很害怕對不對?」。 如果孩子已有適當的認知及語言能 力,鼓勵他表達想法及感受,以不評價 的態度慢慢聽他說,不要否定他,也不 要急著給建議,試著了解他害怕及擔心 的原因,才能陪伴他一起面對及克服。 vol.161 . 2019 . 4 月  18 兒童專欄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