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網 NO.150
vol.150 . 2018 . 5 月 20 兒童專欄 培養孩子的挫折容忍 臨床心理中心臨床心理師 賴寬穎 「不要⋯不要」、「你幫我啦,這我 不會」、「都是老師不好,題目出太難」、 「我就是做不到」,這些對白是否也常出 現在您跟孩子的日常,常讓家長傷透了 腦筋?家長擔心挫敗經驗造成孩子心中 的陰影,失去學習的熱忱,想直接出手 幫忙孩子,卻又怕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 會,家長又是安慰,又是鼓勵,又是說 理,卻發現孩子還是信心缺缺,還是退 縮或鬧著情緒不肯嘗試,家長苦惱著, 孩子為何如此無法忍受,無法面對挫折。 但難道遇到挫折就有情緒,就一定 是挫折容忍度不足嗎? 家長們莫不希望有個「高挫折容忍 的孩子」-希望孩子遇到挫折,可以總 是信心滿滿,微笑面對每一次的困境與 失敗,但這可能只是家長對於挫折容忍 的迷思與想像,以下就幾種常見挫折容 忍迷思做討論: 迷思一 挫折容忍=遇到挫折沒有情緒 許多家長會誤以為,擁有高挫折容 忍的孩子,遇到挫折不會有傷心、懊惱 與生氣等種種挫敗情緒,但哈佛大學博 士羅伯特‧布魯克斯( Robert Brooks ) 認為,挫折容忍是指「能從失望、困境 及創傷中復元,發展出明確且切合實際 的目標,解決問題」,其定義未否定挫折 情緒,重點在於,個體在遭遇挫折時, 能夠調節自己的情緒,不至於被挫敗的 情緒給淹沒,不論是很快地平復情緒, 或者是能與挫敗的情緒共處與並存,並 且能持續努力達成目標。 上述定義強調了「挫折情緒處理」 在挫折容忍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 色。挫折情緒處理能力固然受到孩子先 天氣質影響,同時也受到後天學習影 響。家長陪伴與處理孩子每一次的挫折 情緒,也正是教導他們如何處理挫折情 緒,進而影響他們未來面對自己的挫折 經驗。有些家長傾向於忽略或否定孩子 的挫折情緒,像是會告訴孩子,「這又 沒有甚麼大不了」、「沒甚麼好傷心」,或 是不理會孩子的情緒,只教導問題解決 方法,然而這些挫折情緒並不會憑空消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