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慢性鼻竇炎
鼻竇是指一些圍繞在眼眶及鼻腔周圍之頭骨內的含氣骨泡,鼻竇內襯為呼吸上皮,會分泌黏液,在正常的情況下,鼻竇的分泌物可以被黏膜上的纖毛送出到鼻腔中,再往後送到鼻咽腔、喉嚨、並經由吞嚥到達腸胃中,若因為鼻腔疾病(例如過敏性鼻炎)或鼻竇開口腫脹堵塞,使得鼻竇中的分泌物無法順暢流到鼻腔,而堆積在鼻竇內,引起細菌、黴菌等感染造成鼻竇內襯黏膜的發炎反應,就稱為鼻竇炎。
鼻竇炎分類
根據臨床症狀持續時間的長短,可分為急性鼻竇炎(症狀持續4週以內)、亞急性鼻竇炎(4到12週)、復發性急性鼻竇炎(一年內出現4次以上的急性發作,但在急性感染期外完全沒有症狀)、慢性鼻竇炎(12週以上)及慢性鼻竇炎的急性發作(久而不癒的慢性鼻竇炎忽然症狀加劇惡化)等五大類。
鼻竇炎會有什麼症狀
鼻竇炎是耳鼻喉科門診常見的疾病之一,臨床上的表現非常多樣化,其主要症狀包括鼻塞、流膿鼻涕、鼻蓄膿、鼻涕倒流、顏面部疼痛腫脹或壓力感、及嗅覺減退等;而次要症狀則包括咳嗽、頭痛、發燒、口臭、咽炎、疲倦、牙齒痛、耳部疼痛或腫脹充塞感等。小兒罹患鼻竇炎時,常會以經久不癒的咳嗽及流鼻涕表現,身為家長者不可輕忽。
鼻竇炎很難治癒嗎
許多人一聽說自己得到鼻竇炎,就會緊張地好似得了不治之症,其實鼻竇炎並不如想像中的難以治療,正確的診斷及適當的治療可使大多數的人脫離鼻病的夢靨。雖然鼻竇炎具有上述許多的症狀,但光憑前述症狀是無法確立鼻竇炎的診斷,此處要強調的是,流行性感冒常會合併有打噴嚏、流鼻涕、鼻塞及喉嚨痛等症狀,且在濾過性病毒感染持續幾天之後,也常會出現鼻分泌物顏色改變的情形,因此流黃綠色的鼻涕或鼻塞並非鼻竇炎特有的情形,而此一疾病的正確診斷除了詳細的病史詢問外,耳鼻科醫師的理學檢查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需要時,醫師還會以鼻竇內視鏡檢查、X光、及電腦斷層片檢查輔助診斷,並決定病人所需的治療方式。
鼻竇炎如何治療
目前常用來治療鼻竇炎的方式包括藥物治療、鼻內局部治療、及功能性鼻竇內視鏡手術。症狀持續7天以上的鼻竇炎大多是因為細菌感染引起的,因此適當的抗生素治療是十分重要的,一般建議持續用藥10到14天,而其目的是希望能根治疾病且避免抗藥性細菌的產生。除了抗生素外,醫師會針對病患個別狀況給予去充血劑、化痰劑、止痛劑、或甚至類固醇以改善鼻腔阻塞、鼻竇黏液滯留及頭痛等情形。由上述鼻竇炎的致病機轉可知,耳鼻喉科醫師為病患進行鼻內局部治療,或患者自行使用洗鼻器進行鼻腔沖洗,可幫忙清除結痂及分泌物、保持鼻竇口的通暢,因此有助於疾病的治療。而近年來,最常使用內視鏡為慢性鼻竇炎患者進行手術,也就是所謂的功能性鼻竇內視鏡手術,它是利用內視鏡將嚴重病變的組織﹙例如息肉﹚除去,並恢復鼻竇開口通暢,以使鼻竇內纖毛的功能可逐漸恢復正常,因此手術後不僅解決鼻竇炎的問題,並且能維持鼻竇的正常功能。
流膿鼻涕就是得了鼻竇炎嗎
一般細菌性感染造成的鼻竇炎多半兩側鼻腔均出現問題,若只有單邊鼻腔症狀時,要留心來自牙齒的感染、黴菌感染、鼻腔異物、或甚至鼻腔腫瘤的可能性。鼻部疾病的診治是無法只用症狀表現就對號入座的,當有類似鼻竇炎的症狀發生時,應儘早接受專科醫師的檢查,才不會因為耽誤了治療,而導致不良的治療結果。
醫師會如何幫助我
公館院區耳鼻喉科配備有完善的耳鼻喉科檢查系統及鼻內視鏡系統,在確立鼻竇炎的診斷後,會針對病患個別情況給予適當的藥物及局部治療,對於慢性經久不癒或已有明顯息肉變化的患者,會進一步安排X光和電腦斷層影像檢查,在後續的診治時,病患不僅可以在良好舒適的診病空間接受醫師詳細的檢查,更可透過電腦直接顯示影像檢查結果獲得詳盡地說明,因此可對疾病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並進而參與治療而使得病情獲得滿意的改善。對需要手術治療的病人而言,醫師也會以功能性鼻竇內視鏡手術、雷射手術、及顯微吸絞器等為病患進行最妥善的處置,以達到良好的治療結果。
譚慶鼎醫師
學歷:台大醫學院毒理學博士、中山醫學院醫學士
現任:台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耳鼻喉科臨床助理教授
專長:耳鼻喉科疾病、內視鏡手術、雷射手術、打鼾及呼吸睡眠障礙治療
|